论文模板

文化与政治场域中的纳乌鲁斯节:以中亚国家为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强

提 要:源于古波斯、具有悠久历史的纳乌鲁斯节在中亚国家不仅具有文化属性,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属性。它是一个超越宗教、民族和国家界限的全民性的节日,创造了一个统一的文化空间。同时,纳乌鲁斯节也被国家权力征用,作为民族国家节日,在政治实践中成为政治舞台和国家剧场。文化和政治场域中的纳乌鲁斯节有益于中亚国家构建民族国家认同和文化自觉,而这是中亚国家当前最重要的政治诉求之一。因此,深入阐释在文化与政治之间的纳乌鲁斯节是理解中亚国家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现实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纳乌鲁斯节;文化空间;民族国家日历;国家剧场

【中图分类号】G1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在全世界所有民族的信仰体系中,人们普遍认为,当一年结束时人类将面临重大风险。他们相信举行一些仪式能使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周期。通常,这些辞旧迎新的节日都是冬去春来之时,在很多民族的自然节律中,春天的到来预示着大自然的重生。纳乌鲁斯节[①]便是这样的节日,它的节期在春分日。

爱弥尔·涂尔干(E. Durkheim)曾指出节日作为集体性和公共性时间的意义:“日期、星期、月份和年份……与仪式、节日以及公共仪典的周期性重现都是相互对应”(涂尔干,2006: 9)。节日的仪式、庆典构成了空间的范畴,这使节日成为一定时间内人们共享的文化空间,这是建立共同体认知和体验的核心范畴。(高丙中,2005)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和空间一样,也具有了政治属性。节日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行为,通过集体的庆祝活动和人人参与,建立起一套公共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王霄冰,2007)

本文关注纳乌鲁斯节,不仅将它视作节日习俗、仪轨等民俗意义上的传统节日,而是阐释其在文化和政治场域中的意义。纳乌鲁斯节是欧亚大陆上的诸多民族共同庆祝的节日,更为难得的是,它超越了民族、宗教和国家的边界,成为中亚国家各民族共同庆祝的节日。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利用共同的节日文化遗产,对内构建民族——国家认同,对外展示国家形象,纳乌鲁斯节成为国家凝聚共识、展示政权合法性的国家剧场。

2.作为文化空间的纳乌鲁斯节

2.1纳乌鲁斯节的历史起源

纳乌鲁斯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波斯。在波斯语中,“纳乌鲁斯”是“新的一天”的意思。纳乌鲁斯节与古波斯的太阳历有关,每年3月20日或者21日这一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度相等,即春分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新的耕种季节的开始,是农民劳作和孕育希望的时刻。伊朗和中亚各民族自古就有纪念春分日的传统,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纳乌鲁斯节。

纳乌鲁斯节与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祆教)联系密切,是该教教徒的七个重要节日之一。据该教的圣书《阿维斯塔》记载,神主阿胡拉·马兹达先后六次创造世间万物,分别为苍穹、江河、大地、植物、动物和人类。(杜斯哈特赫,2005: 310-311)琐罗亚斯德教将这七大节日与阿胡拉·马兹达的六大创造相结合[②],七个节日中最重要的就是纳乌鲁斯节。

纳乌鲁斯节标志着寒冬已去,春回大地。纳乌鲁斯节与火的崇拜有密切的关系,这个节日是献给火及其保护神阿沙·瓦希斯塔的。因为,火是渗透在一切事物里的生命动力。(库尔班,2014)纳乌鲁斯节预示着随着春天的到来,邪恶之灵被驱赶。按照该教的习俗,在“新的一天”(即“纳乌鲁斯”)的正午,温暖和光明的灵魂从地下返回人间。(Бойс,1987: 45)有关纳乌鲁斯节起源的说法很多,共同之处是该节日源于古代波斯,早在伊斯兰教产生之前。

2.2 纳乌鲁斯节在中亚国家的传播

历史上,纳乌鲁斯节伴随着波斯文化传播路径在欧亚大陆上生根发芽。纳乌鲁斯节不仅在阿拉伯人的征服中保存下来,还成为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波斯语民族和突厥语民族以及其他亚洲民族的节日。正因如此,如今的纳乌鲁斯节并不是一个宗教节日,也不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域特有的节日,而是跨越宗教、民族、地域的共同的节日。

作为“新年”,这是一个“天地更新”、“生命开始”的日子。纳乌鲁斯节象征着自然的更新、灵魂的进化和新生活的开始。在节日来临之前,人们打扫房屋,扔掉旧物,清理水井,清扫落叶和垃圾,穿上新衣,修理好劳动工具,还清一年内所欠债务。[③]

纳乌鲁斯节的节日餐桌也颇具特色。在节日气氛最为热烈的塔吉克斯坦,节日餐桌上一定要在七样带有字母C的物品中选择几样摆放,一般而言,这七样物品包括сабзи(小麦青苗)、сирке(醋)、сипанд(骆驼蓬)、сиахдане(黑果子)、себ(苹果)、санджид(野橄榄)、сир(大蒜)。除了“七C”,餐桌上还摆放蜡烛、镜子、鸡蛋等。这些物品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如小麦青苗象征着生命力,祈求新的一年会有好收成;苹果象征着健康;各种植物象征着生命;蜡烛象征着光明和火,保护人类,驱散恶灵,镜子和精心装饰的鸡蛋分别象征过去的一年和新的一天。

2.3作为国际性节日的纳乌鲁斯节

纳乌鲁斯节不仅在中亚国家广泛传播,在巴尔干半岛、黑海盆地、高加索地区、中东等地也都是重要节日,全世界超过3亿多人将纳乌鲁斯节作为“新年”来庆祝。2009年9月30日,纳乌鲁斯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文化遗产、团结的象征和多个世纪的传统,纳乌鲁斯节“对加强各国人民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及睦邻友好的理想基础上的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④]2010年2月23日,在联合国第64届大会上,通过了将3月21日设立为“纳乌鲁斯国际日”的决议。从此,纳乌鲁斯节与中国的春节、基督教的圣诞节、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一起成为国际性节日。

3. 作为民族国家节日的纳乌鲁斯节

苏联解体前后,新独立的中亚五国都将纳乌鲁斯节纳入民族国家节日体系之中。现代国家的时间框架、节日和仪式是国家根本性的制度安排,在当代,这种制度安排主要体现在国家的节假日体系。由国家确立的节日往往与国家的重大事件相关,官方会举办庆祝或纪念仪式。将国家节日设立为假日,是让全体公民有时间共同庆祝和欢度的节日,增强集体的民族和国家认同,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社会道德感。(马强,2018)在中亚国家,围绕着纳乌鲁斯节形成了多重的叙事结构:纳乌鲁斯节代表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纳乌鲁斯节的广泛传播也使得这个节日在中亚国家凝聚最大多数的民众,同时也与其他民族、宗教的节日共处,不具有文化民族主义的特征;纳乌鲁斯节是对外展示民族国家文化形象的空间、舞台。

3.1纳乌鲁斯节成为民族国家节日的时代背景

中亚国家将纳乌鲁斯节设定为民族国家的法定假日是在这些国家独立前后。构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是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最为重要的任务,而主体民族起源的表述、历史的延展、文化传统的延续、共同体的凝聚则成为民族国家建设最重要的手段。传统节日在时间的维度上能追溯民族的起源和悠久的历史[⑤],在空间维度上以共同的文化传统将最为广泛的民众凝聚在一起。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复兴是必然的趋势,并被民族国家征用作为国家的节日。

在中亚国家中,乌兹别克斯坦率先恢复纳乌鲁斯节,将其定为法定假日。1990年5月3日,乌兹别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颁布法令,宣布纳乌鲁斯节为全国性节日,3月21日为休息日。卡里莫夫(И.А.Каримов)总统希望通过民族文化——历史遗产的复兴提升民族的自觉意识、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他指出:“纳乌鲁斯节的节俗逐渐在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中亚的其他国家)各地逐渐恢复。苏麦莱克粥[⑥]、哈利姆汤以及烤包子等节日食品又出现在餐桌上,在很多地方恢复了叼羊和摔跤的比赛。更为重要的是,民众在节日中获得了快乐,社会关系更为和谐,节日的人文价值得以体现。节日中,任何欺辱和不睦都被忘记了,在人与人、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中,更多地展现出人的高尚品格,比如善良、仁慈和慷慨。大家互相拜访,询问病人的健康状况,长者和母亲得到特别的尊重。”[⑦]

在哈萨克斯坦,自1926年起,纳乌鲁斯节被视为宗教节日而禁止庆祝。1991年3月15日,哈萨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令《关于民间春天的节日》承认了纳乌鲁斯节的合法地位。2001年,哈萨克斯坦将纳乌鲁斯节确立为国家节日,从2009年开始,纳乌鲁斯节假期为3月21日至23日,共计三天。吉尔吉斯斯坦将3月21日的纳乌鲁斯节确立为假日。土库曼斯坦将“春节(纳乌鲁斯节)”设为全国性假日,假期为3月21日至22日。中亚国家中塔吉克斯坦的纳乌鲁斯节假期最长,3月21日至24日,为期四天。

————————————

5. 结语

纳乌鲁斯节是观察当今中亚国家文化和政治生态的一个有益视角。一方面,纳乌鲁斯节要表达的是“承认的政治”,新独立的中亚国家需要来自民间社会以及国际社会的承认,纳乌鲁斯节成为国家节日,民间的节庆被纳入到国家的节假日体系中。从表面上看,是国家权力征用了民间仪式,同时也是民间社会对政权合法性的承认。国家权力要实现构建民族国家认同的目标,民间社会与之是共谋的关系。纳乌鲁斯节先后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国际性的节日,使这个节日成为全世界共享的文化事项,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另一方面,纳乌鲁斯节体现了“联系的政治”。文化是流动的,历史性的流动形成了文化的传播,让某个区域共享某种文化事项。纳乌鲁斯节就是典型的案例,这个起源于古波斯的节日逐渐在中亚、中东国家传播。共同欢度纳乌鲁斯节的民族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有利于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这种正面的、积极的交流和联系对于发展中亚五家之间以及中亚国家与其他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弥足珍贵,是进一步加深经贸往来、促进人文交流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 爱弥尔·涂尔干.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 渠东、汲喆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高丙中. 民族国家的时间管理——中国节假日制度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J]. 开放时代,2005(1): 72-82.

[3] 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阿维斯塔:琐罗亚斯德教圣书[M]. 元文琪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4] 马强. 当代俄罗斯国家节假日体系:仪式发明和传统再造[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8(6): 91-107.

[5] 王霄冰. 节日:一种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J]. 河南社会科学, 2007(4): 5-8.

[6] 西仁·库尔班.诺鲁孜节与琐罗亚斯德教渊源关系研究[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83-86.

[7] Бойс М.Зороастрийцы. Верованияи обычаи[M]. Москва: Наука, 1987.

[8] Дорошенко Е.А. Зороастрийцыв Иране[M]. Москва: Наука, 1982.

Фестиваль Навруз в культур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на примере стран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Кита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общественных наук  Mа Цзян

Аннотация: Фестиваль Науруз, происходящий из древней Персии, не только имеет культурные атрибуты в странах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но и наделен политическим характером. Это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фестиваль, который выходит за пределы религий, наций и стран, создавая единое культурн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Будучи национальны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м фестивалем, Наурузский фестиваль выступает как 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сцена и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театр в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практике страна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В культурной и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сфере Фестиваль Наурус помогает формировать национальную идентичность и культурную осведомленность, что является одним из важнейших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потркбностей стран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 фестиваль Навруз; культурн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календарь;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театр

The Navruz festival in cultural and political space: a case study of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Ma Qiang

Abstract: The Nauruz Festival, which originated from ancient Persia not only has cultural / civilized attributes i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but is also endowed with political nature. It is a national festival that transcends the boundaries of religions, nations and countries, creating a unified cultural space. Nauruz Festival was also requisitioned by the state power and became a national state festival. In political practice, Naurus Festival has become a political stage and a national theater. In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field, itis beneficial to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n shaping nation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awareness,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litical demands of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Key words: the Navruz Festival; cultural space; national state calenda; national theater

作者简介:马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欧亚地区社会与文化、海外民族志。通讯地址:   ;电话:  ;电邮:

(责任编辑XXX)

 

*本文系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族志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号为17ZDA1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该节日的名称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读法和写法,在中文中也有不同的译法,如诺鲁孜节。本文采用最为广泛的译法,即纳乌鲁斯节。

[②]其余的六个节日为:仲春节,献给天空及其保护神;仲夏节,献给水及其保护神;收谷节,献给大地及其保护神;返家节,献给植物及其保护神;仲冬节,献给动物及其保护神;万灵节,献给人类及其保护神。

[③]В Таджикистане отмечают весенний праздник Навруз. (2019-03-21)[2020-04-05]. https:

//tj.sputniknews.ru/main/20190321/1028519815/tajikistan-otmechayut-navruz.html.

[④]国际诺鲁孜节3月21日. [2020-04-05].https://www.un.org/zh/observances/international-nowruz-day.

[⑤]中亚国家热衷于建立与纳乌鲁兹节的历史联系,将自己庆祝纳乌鲁斯节的历史追溯得更远。哈萨克斯坦学者认为,在阿拉木图西北170公里处的阿尼拉凯保存着五千年前的洞穴壁画,展示了人们在日夜均分这一天庆祝古老的节日纳乌鲁斯节。土库曼斯坦学者通过考古和历史考察,证明与纳乌鲁斯节渊源颇深的琐罗亚斯德教最早的火神庙、水神庙就在今天土库曼斯坦境内。

[⑥]纳乌鲁斯节日食品,由麦苗汁和面粉熬制的粥。

[⑦]Навруз.[2020-04-05]. http://fondkarimov.uz/history/navruz/.